让科研和SCI论文成为临床工作的副产品!
昨天我们总结了“专项基金”或临床研究的常见问题。很多朋友留言表示对“临床专项”非常有兴趣,想了解更多信息。
国自然“临床专项”及医生发起的临床研究,这些常见问题不容忽视大家可以直接登录国自然基金委的“临床专项”网站获取更多详细资料【1】。
除此之外,国自然基金委的孙瑞娟、朱元贵、姚刚等三位老师也专门撰文,对2021-2022年度医学科学部临床专项的申请和资助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给出建议【2】。
为促进推广和理解,我们做一转载;同时,为了增加对这些案例的理解,我们也精选了一些可以作为参照的高质量SCI论文,供您进一步研读。
一,临床专项典型案例
医学科学部从“临床专项”资助项目中遴选出致病机制、诊断评估、治疗方案、临床技术、药械研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方向的案例,供申请人参考。
1,致病机制研究
主要通过临床样本或者临床信息资源开展指标机制研究,探索疾病本质
申请占比29.68%、资助占比17.76%。
获批率很低,是吧?
尽管也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但致病机制研究相对更偏重于实验室研究,所以更符合既往国自然基金申请人的习惯和喜好,也成为申请比例第二高的方向。
但致病机制其实更适合通过非“临床专项”的口申请;因为这是最典型的基临结合研究。
典型案例:PDHA1-M282L变异通过HMGB1乳酸化激活NF-κB/IL-8通路致川崎病血管炎的机制研究
亚裔及男性川崎病(KD)高发且冠脉损伤更严重,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重要现象。申请人团队前期建立KD专病队列,通过外显子测序发现位于X染色体的重要代谢基因PDHA1-M282L变异可能与KD易感相关,随后通过大样本(1475 KD/1128 Control)队列研究、构建M282L点突变小鼠KD模型体内实验进行了验证。
该研究拟进一步从代谢角度出发,结合临床样本、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开展PDHA1-M282L基因变异的功能研究。
有望解释KD发生率有种族和性别差异的临床现象,揭示KD相关血管炎的遗传病理机制,为疾病防治提供新的靶标。
常读我们推文的各位,对这个案例肯定很熟悉。
这就是我们倡导的临床科研最常见设计思路:
A,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了XXX问题;(工作基础)
B,通过实验研究解释、阐述该问题的发生机制;动物实验尝试基于该机制的干预手段;(本研究的核心)
C,回到临床,阐述该研究的临床应用前景。(临床意义及未来研究)
比如下面的这篇文章:在临床中发现问题(长新冠患者5-HT降低),通过实验室研究解释问题(本研究的核心结果),再通过临床试验解决问题(待做)。也非常好的诠释了这个策略:
【模板】Cell:提供了解释“脑雾”的关键证据,系5-羟色胺水平显著降低;百忧解会是潜在的治疗药物吗?2,诊断评估:
诊断评估包括疾病的预警预测、诊断检验新方法、诊疗评估、预后评估等。
这一类其实也是临床最常见的诊断、预后等“生物标记”研究。
申请占比15.57%,资助占比21.71%。
典型案例:N-糖链作为遗传性血管水肿病情评估标志物及其机制研究
遗传性血管水肿(HAE)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反复发作的、不可预测的皮肤及黏膜肿胀为特征,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均面临巨大的挑战。
申请人团队前期描绘了HAE患者血浆全糖谱图,并识别出了数个异常糖链,发现这些糖链可能作为HAE的辅助诊断、预测水肿发作及疾病严重程度的潜在标志物。
该项目拟基于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验证糖链异常在HAE的辅助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作用,并应用HAE动物模型探讨N-糖链变化引起水肿的机制。
结果将为HAE的临床诊断、病程预测、临床分级、个体化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3,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包括预防、优化治疗、有效性/安全性评估等。
申请占比34.92%、获批占比29.61。
典型案例:基于影像组学构建急性大血管闭塞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综合预测模型的研究
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是当前促进闭塞血管再通的两种主要治疗方法,理论上两者联合可能会提高颅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救治效果。然而,已公布结果的六项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与直接取栓的对比研究(SKIP、DIRECT-MT、DEVT、MR CLEAN-NO IV、SWIFT DIRECT及DIRECT SAFE)结论并不一致,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精准筛选适合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桥接治疗)的方法。
申请人团队拟构建基于血栓影像组学-临床特征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桥接治疗精准筛选模型,通过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数据库进行验证,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促进临床转化。
预期结果有望为精准筛选桥接治疗获益人群提供新的方法。
4,临床技术
包括非药物治疗手段和策略、术式改良、诊断新技术等。
申请占比9.91%、资助占比11.84%。
典型案例:自体骨-骨膜移植术相关的软骨修复和界面整合的机制研究
距骨骨软骨损伤是踝关节常见的运动损伤,目前治疗重度距骨骨软骨损伤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为自体骨软骨移植术,但该术式存在膝关节供区损伤发生率较高、移植物与正常软骨界面整合不良等问题。
申请团队提出自体骨-骨膜移植新术式,用于治疗重度距骨骨软骨损伤,前期临床研究初步证实了自体骨-骨膜移植的疗效优良性和安全性,然而骨-骨膜移植促进软骨修复及界面整合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该项目将基于实验室研究和前瞻性多中心对照研究,评估骨-骨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及供区损伤发生率,阐明骨-骨膜移植术促进软骨修复和界面整合的机制。
结果将为改进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治疗和推广骨-骨膜移植术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重度距骨骨软骨损伤手术疗效的进一步提高。
5,药械研发
包括创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医疗器械的性能优化和机理探讨等。
申请占比5.12%、资助占比10.53%。
典型案例:磁性胆肠吻合装置优化设计及静磁场对吻合口生物愈合的调节机制研究
磁吻合(Magnetic anastomosis, MA)是一种全新的无缝线化吻合技术,申请人团队前期研制适用于胆肠吻合的MA装置,临床研究证实MA用于胆肠吻合的应用价值。
然而,磁场强度过大或过小均可能导致吻合失败或吻合口愈合不良,并且静磁场调节创伤愈合的作用机制也不完全清楚。
该研究设计不同磁场强度磁性吻合装置,进行细胞干预和动物实验,探索磁场强度与吻合口质量的“量-效”关系,阐明静磁场对吻合口愈合质量的调节机制。
研究将为相关手术器械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推动磁吻合技术在临床的转化应用。
6,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申请占比4.48%、资助占比8.55%。
典型案例:具有牙颌特征边界的调和场辅助口腔机器人高效配准的研究
牙体功能与其形态高度相关,辅助手术机器人是实现精准操作的未来技术,如何在口腔手术中开展人机协作是技术发展的瓶颈。人机协作依赖于机器对人操作意图的正确识别、对操作过程的实时验证、对干扰异常的高效判断。
传统协作机器人因外部环境未知,导致控制算法复杂。
该研究面向口腔手术需求,定义牙颌操作的先验特征,将未知转为已知从而建立对机械臂更高效安全的控制算法,针对离体牙、颌骨手术,测量机械臂在不同工况下的位速力等参数,将测量结果与术前影像、术前设计再次配准并进行泊松回归,构建针对协作式机械臂的牙颌手术所需参数和模型。
结果将不仅实现高精度手术,还为协作控制提供新思路。
二,再次研读项目指南
可以看到,不同的申请方向资助率差别很大。
并不是机制研究的标书写的不好,我相信会比其他更精彩;但是有可能并不符合“临床专项”的支持方向【1】:
①基于临床现象或临床问题凝练出的重要科学问题,借助临床组织样本和临床信息等资源,开展对疾病诊疗和预防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基础研究。
②基于前期基础研究获得的创新成果,开展临床转化探索性研究。
③探索临床研究新范式,建立临床转化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也就是说:
国自然“临床专项”期望申请项目的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面向临床需求,希望申请的项目致力于攻克现实中的临床问题,既可以是将基础研究成果推向临床应用的关键一步(即“临门一脚”),也可以是具备高度临床应用转化可能性的研究(即“最后一公里”)【2】。
三,Hanson临床科研在基金申请方面的资源
(点击下面的图片即可获取)▽ 课题设计细节都在论文中您可以看到,在模板专辑中几乎可以找到所有类似获批案例的高质量研究论文,这些就是最好的参考。图片
▽ 基金撰写技巧和选题思路专辑图片
▽ 选题专辑图片
▽热门研究靶点专辑图片
▽ 突破性技术专辑图片
▽ 文献计量分析这个重点专注于辅助选题图片
祝各位都心想事成,患者受益于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1473/
【2】 www.nsfc.gov.cn/csc/20345/20348/pdf/2023/202304-656-661.pdf
编辑:Henry,微信号:Healsan;加好友请注明理由。
助理:ChatGPT;封面:Hanson设计、GPT 4制图
美国Healsan Consulting(恒祥咨询),专长于Healsan医学大数据分析、及基于大数据的Hanson临床科研支持。主要为医院科研处、生物制药公司和医生科学家提供分析和报告,成为诸多机构的“临床科研外挂”。
网址:https://healsan.com/
点击👆;From Bench to Bedside, Healsan Paves the Path.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上一篇:李芳祥《奇效舌診望舌診病》北京中醫藥大學講座 20170507(全)
下一篇:没有了